close



是歷史課看的其實
原本電影出來的時候並沒有很吸引我

不過真的很好看

阿公和阿嬤鬥嘴超好笑的
看到他們這麼樂觀
好像其實也沒什麼好怕的
只能看老天的心情
辛苦了好幾個月
就等收成那一天才算數
阿公還是說
無米也快樂啦
是經過多少體認才能說出來

這次不是像以前國小的課本裡說
每粒米都是農夫汗水的結晶
我們要感謝農夫辛苦的耕種
所以我們才有飯吃
bala bala
是真的很感謝
我現在才真的知道
還好有他們
把種米給臺灣人吃當作是自己的使命
我們才會還能吃到好吃的台灣米


歷史報告
無米樂觀後心得

從插秧到收成,
四、五個月每天、每個步驟都要小心翼翼、仔細用心地照顧稻子。
付出了心血也不一定就會有好收穫,
插秧時希望雨水充足,收割時又盼望好天氣,
只要天氣不對可能幾個月的心血就毀了。
但崑濱伯每天早晨第一件事還是三炷香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面對老天爺有時候的小玩笑,
崑濱伯還是認命的認為這是農夫本來就該承受的,
後壁鄉也還是固定四年一次舉辦全鄉的大拜拜,
誠心的感謝老天的賜與。
台灣工業因為有農業的支持而蓬勃發展,
大家的生活好轉,農人的生活卻還是沒有改善。
從前要支付政府大量的軍糧,自己只能吃蕃薯籤;
現在米價不但沒有提高,又面對加入WTO後進口米的競爭,
後壁鄉的老農夫們還是樂天的繼續耕作,只因為捨不得放著土地荒蕪生雜草。
看到片中的老農夫們用生命耕種,把種稻當作自己的使命,
還有對土地的熱愛,真的很感動。
好不容易稻子成熟了,卻又遇到下雨,
擔心不快收割稻子會發芽,趕著收割稻米又不夠乾燥。
辛苦的心血被米商殺價,
崑濱伯心疼美麗的稻米得不到好價錢,
我也心疼那也後壁鄉的老農夫們。
片尾提到現在這些老農夫都被迫休耕,
不知道這些老阿公、老阿嬤是否已經找到新的寄託?
崑濱伯稱自己是「末代耕農」,崑濱伯母說應該是滅農才對。
雖然是戲謔的口氣,但我想他們內心裡應該是很落寞的吧!
他們代表典型勤奮的台灣人,深信努力才有收穫。
還沒看過這部紀錄片以前,我一直不懂為何片名會取作「無米樂」。
農夫沒有米怎麼會快樂呢?
看完「無米樂」後,才知道,
這部片不但記錄了台灣農夫耕作的辛苦,
更重要的是傳達台灣農夫的知足及樂天,
有米快樂,無米也是要繼續過活的樂觀。


【劇情簡介】

本片獲得2004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
2004南方影展—不分類首獎 / 觀眾票選獎。
本片拍攝的是,這一群6、70歲的老稻農,如何面對WTO帶來的衝擊,
同時呈現台灣農村的生活與仍然保留在鄉鎮的傳統技藝,
以及台灣悠久的種稻文化與技術
他們如何犛田、淹水、插秧、灑肥料……等待稻田出穗,與最後的收割。

75歲的崑濱伯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三炷香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工作這麼多,錢卻沒有這麼多,錢如果像泥巴這樣翻來翻去不知有多好』,
樂天的崑濱伯邊做事還要邊跟崑濱嬸鬥嘴鼓。
崑濱伯說,『有時候 晚上來灌溉,風清月朗,青翠的稻子,映著月光,很漂亮!
心情好,就哼起歌來,雖然心情(擔憂),不知道颱風會不會來,
或病蟲害,也是無米樂,隨興唱歌,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崑濱嬸嫁給崑濱伯那天,還不知道丈夫是哪一個,
雖然天天鬥嘴鼓,還是共同奮鬥了數十年,
『我老婆肯吃苦,她一邊幫忙種田,一邊到聲寶工廠做臨時工,
一個月賺幾塊錢,加減賺,說起來我老婆很乖,很可取,
我不會對她說感謝她,但是心裡知道她幫我很多忙。』
不肯多說一句感謝的崑濱伯,心裡卻充滿了對妻子的深刻感情。

脫下多了兩斤重的汗衫,煌明伯一面擰乾汗水一面說:
『雜草是農民的敵人…太常噴灑除草劑,會破壞土壤。』
雖然土地不會講話,但他知道不時的關心就會知道它需要什麼。
農暇時,69歲的煌明伯扛著古老的器具,做著現在大家不願意做的手工棉被,
清脆的彈棉被聲,將朵朵棉花彈成鬆軟的棉絮,
『真的是做良心的啊!我們做的棉被,
現在要出去跟人家談價錢,也不知從何說起……』
因為種稻收入無法完全支撐一家大小的開銷,
學習另一項技藝,經營副業,是農村社會維持生計不得不選擇的方式。

炎熱的七月,嘉南平原炙熱的陽光讓人熱的發昏,
今年已經65歲文林伯牽著後壁鄉唯一的水牛,
拖曳一車的稻草,走在收成後乾裂的稻田,
『我這條牛,有時會拍片,有時載小孩玩,比較乖啦!
我就是這樣捨不得賣,………說起來牛的命不好,做得要死………』
卸下牛軛,相伴一生的水牛慵懶的在小水漥的泥巴中翻滾,
一面為水牛潑水解解暑氣,
文林伯以對待親人的方式,疼惜著這個最忠實的朋友,
那種寬大與認份,就是可愛的台灣農民質樸的生命哲學。


轉自開眼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